学校首页 投稿
校园人物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校园人物

张国财:做森林的守护神

为了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用身边的典型鼓舞师生至诚报国、敬业奉献,学校启动了《学习黄大年,寻找东林赤子》活动。经过寻找,我校有很多教师像黄大年一样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把振兴中华作为吾辈毕生之责;有很多教师像黄大年一样教书育人、敢为人先,带领科研团队辛勤奉献,顽强攻关;有很多教师像黄大年一样泊淡名利、甘于奉献,不计得失、坦坦荡荡……现学校全媒体陆续刊发“东林赤子”的典型事迹,希望东林师...

查看详情 时间:2017年11月06日

李玉花:高薪留不住拳拳报国心

为了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用身边的典型鼓舞师生至诚报国、敬业奉献,学校启动了《学习黄大年,寻找东林赤子》活动。经过寻找,我校有很多教师像黄大年一样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把振兴中华作为吾辈毕生之责;有很多教师像黄大年一样教书育人、敢为人先,带领科研团队辛勤奉献,顽强攻关;有很多教师像黄大年一样泊淡名利、甘于奉献,不计得失、坦坦荡荡……现学校全媒体陆续刊发“东林赤子”的典型事迹,希望东林师...

查看详情 时间:2017年10月31日

贾杰:甘为人梯是他对教师职业的诠释

贾杰是土木工程学院力学课的教师,每堂课结束,他那规整、漂亮的板书总让人舍不得擦掉,这份像艺术品的板书,是他忘我投入的一种表现;当他花费众多时间指导学生时,有人劝他应该开个考研补习班,能赚不少钱,但他却说:“那不是我的人生追求。”

查看详情 时间:2017年10月25日

于洪贤:守护“地球之肾”

为了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用身边的典型鼓舞师生至诚报国、敬业奉献,学校启动了《学习黄大年,寻找东林赤子》活动。

查看详情 时间:2017年10月24日

祝宁:一生践行“树的品格”

每天早上,83岁的祝宁还保持着在校园里溜弯儿的习惯,说是散步,其实主要是为了看看校园和林场的树木。“这些‘老朋友’都有自己的品格。它们不仅自身适应能力强,保证自己生存得好,而且树冠可以遮阴、落叶可以肥沃土壤、根系可以涵养水土,它们能够改变周围环境,荫庇其他植物。”作为生态学教授,祝宁正是用一生的时间,践行着“树的品格”。

查看详情 时间:2017年10月10日

肖向红:三尺讲台就是我一生的舞台

肖向红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她毅然来到东北林业大学,从此深耕讲台30余年。她用自己的坚持和热忱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从成为教师的那一刻起,肖向红就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践行师德师风规范、弘扬高尚师德师风,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一线默默耕耘,严谨治学。现在她是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教指委委员、省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负责人、博士生导师,但她却说:“我只是一名普通教师。”

查看详情 时间:2017年09月19日

钱程:充满阳光 才能温暖他人

一灯如豆,万点星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千千万万个脚踏实地的行动者和默默耕耘的奉献者。有人评价黄大年是个充满阳光的人,而钱程正是像黄大年一样,怀揣一颗赤子之心,把阳光洒向周围。

查看详情 时间:2017年09月12日

付晓东:把梦想融入壮阔波流

人生的舞台上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生才能超越小我、成就大我。付晓东正用脚踏实地的辛苦耕耘在壮阔的历史洪流中实现着自己的梦想。我们相信,各行各业、各种岗位无数普通人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一起,就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强助力。

查看详情 时间:2017年09月05日

谢延军:愿为祖国留青山

当谢延军选择回国的时候,英国人问他:“是我们给的条件不够好吗?你想要什么条件,我们可以商量。”可谢延军却说:“我只想为我的祖国做点事情。”谢延军像黄大年一样,只要祖国有召唤,无论身在何方,无论拥有什么样的物质条件,都会毅然回到祖国。在他们心里,祖国需要就是最高需要,服务国家就是最好归宿。

查看详情 时间:2017年07月28日

岳桦:拼命三郎的燃烛情

有人问她,你这么拼命干是为了什么啊?她的回答很实在:“因为工作在那儿,我必须把它及时完成,不然后面的工作就没法开展。”有人问她,你这么干不累吗?她说:“虽然我很累,但是因为我喜欢园林,所以我乐在其中。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忙碌,让我收获了幸福。”

查看详情 时间:2017年07月11日

付玉杰:知行合一打造林源植物药的天地

责任催促着付玉杰不断前行的步伐,也鼓舞着她向更高的科研高峰攀登。“我们的生药学,在林源生药学范畴是国际水平,在国内是老大。未来我们要打造一个和国际前沿水平接轨的团队,为祖国的林业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查看详情 时间:2017年07月04日

“科研小虫”的求索路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对于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2014级博士研究生万才超来说,“朝七晚十”的工作状态是他日常的生活节奏。寝室、实验室、食堂三点一线的枯燥生活,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三年如一日的工作态度,促使他快速成长、积蓄力量。“天道酬勤”是导师李坚院士教给他的人生哲理,他铭记于心,是他孜孜不倦求索的动力之源;“尊重他人、低调做人、友善待人”的三人法则是导师赠予他的处世之道,他牢记在心,使他养成了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优良品格。

查看详情 时间:2017年06月28日

李坚:一生都向自然学

1943年,李坚出生在辽宁省阜新市一户农家。小时候父母给他取名“李财”,希望他将来能够挣钱养家。尽管求学的过程非常艰苦,但是兄长却坚定地支持他读书。初中的时候,兄长把他的名字改成“李坚”,希望“坚”字能够时刻提醒这个寄托着家庭希望的弟弟用坚强面对人生的挑战。 上世纪60年代初,正是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段时期。意气风发的李坚梦想着穿梭于高山峻岭、为美化祖国山河大展拳脚,所以在高考的时候,选择了当时的东北林学院木材利用系,从此与木材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查看详情 时间:2017年06月27日

马建章:用一生守护野生动物

对于用一辈子时间和野生动物打交道的工程院院士马建章来说,他正是用执着的坚守,开创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众多的“第一个”,用实际行动谱写了对于祖国和事业的热爱。马建章说:“我一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培养出了一大批野生动物学科的管理、教学与科研人才。别人看我走得很累,我却从中找到了乐趣。”

查看详情 时间:2017年06月22日

于海鹏:一步一印才踏实

34岁受聘博士生导师、36岁成为三级教授,38岁获评“长江学者”青年学者……他有什么秘诀,在如此年轻的时候,就可以取得这么多颇具分量的成就?有什么捷径可以让他这么快地攀上令人仰视的高峰?走近这位被称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神”级的青年才俊——于海鹏,他却给出了一个不那么“神”的答案:世上没有捷径,做人做事,不要急功近利,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才踏实。​

查看详情 时间:2017年06月09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