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投稿
校园人物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校园人物 >> 正文

【树木树人】为建设制造强国注入东林智慧——记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团队

日期:2023-09-12
文字 高春梅 图片
电话 摄影

开栏语:

近年来,学校党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引导广大教师修身治学、树木树人,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学校全媒体推出“树木树人”栏目,展现我校师德先进集体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先进事迹,希望广大教职员工以他们为榜样,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建设制造强国注入东林智慧

——记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团队

如果说“奋斗者”号成功坐底万米深海沟、 C919大型客机正式进入民航市场、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组网对你有些遥不可及,那么智能手机、智能电视、节能冰箱、全自动洗衣机、变频空调、汽车等我们就再熟悉不过了,可以说一大批引领中国制造业不断攀上新高度的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都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走近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团队,他们服务国家、心怀大我,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扎根大地,把教学科研做在生产实际中。他们尽己所能、倾其所学,致力于将每一名学生培养成为工程技术人才,为制造强国注入东林智慧。

服务国家,人才培养找到“东林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系统分析我国各方面人才发展趋势及缺口状况,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态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

东北林业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学校设立较早的工科专业之一,也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工科专业之一,更是我国林业与木工机械研究的发源地。从原来的林业机械和木材加工机械专业,到教育部调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更名为现在的专业名称,其间除了名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在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如何精准找到“东林方案”。

从传统机械走向智能装备,需要宽口径、多视野、实用性、创新型的人才。这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是一个大的方向指引。“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对照标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是东林一以贯之的人才培养目标。新的挑战,需要做出新的变革。这就更需要专业教师具备超前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团队教师主动谋划、积极探索,只为找到更符合专业需要、现实需要的“东林方案”。

教师们调研走访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20多所头部高校、工科院校、行业院校,向这里的专业教师们“取经”:课程怎么设置合理?学分标准怎么制定?实践环节怎么安排?毕业设计如何引导?他们对调研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关键数据作了统计分析,学分递减,课程边界被打破,个性化课程学分上升……他们大受启发。

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企业对相应就业岗位能力需求也进一步升级,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向多元化、 复合型发展。企业不仅要求技术人员有数字化设计能力、智能产线的布局、排产和管理的能力,还需要有跨界协同工作的能力。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专业人才,定会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专业教师前往相关企业作了调查,将具体需求信息一一记录。

一步步的探索,一步步的尝试、一步步的推动,在原有基础上对课程体系、课程内在逻辑等重新设计调整,构建了新的课程主线,配合对口企业需求的实习实践,形成满足社会需求的面向智能制造、服务于新工科的课程体系。

专业认证研讨会

围绕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需要,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找准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结合点,他们做到了!“我们现有的很多课程都已经按照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开始实行了,其他的陆续都在慢慢推开!”专业负责人贾娜表示。

立德树人,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

团队教师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花军教授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主要研究林业与木工机械智能制造、木材科学与技术、光机电液信息一体化技术应用。作为一名老教授,花军已在东林任教40多年。每带一批学生,他都会将《把信送给加西亚》这篇文章作为必读教材推荐学生们阅读。

那是一段关于花军教授和他的老师陆仁书教授的故事。

陆仁书教授是建校时期的第一代东林拓荒者之一。他知识渊博,注重应用先进教育理念,创新思维,吸收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木材加工专业著名的教育家,也是我国人造板工业的重要奠基人和科研领域的开拓者,为东林的教育事业和我国人造板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一次组会中,陆先生把亲自复印的文章《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一发给大家,告诉大家认真阅读,后续开会发表阅读感想。为了完成任务,花军教授回去认真地读了这篇文章。文章中提到的年轻美国陆军中尉罗文,在接到总统需要把一封重要的信送给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的使命后,毫无怨言,孤身一人,依靠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历经种种艰险,最终出色完成了任务。通过反复阅读,学生们领悟了陆先生的用心良苦。

“20多年来,这篇文章和这段记忆孕育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努力前行!”花军教授讲到,“不管在什么时刻,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集体、忠于事业,时刻牢记集体的利益永远高于个人的利益。”

《把信送给加西亚》背后的故事不仅影响了花军教授,也正在影响、并将会影响更多的东林学子在投身制造强国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在数控加工中心,花军正在向研究生介绍木制品加工工艺编程要求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为使同学们增强对自身专业的认同感,强化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专业教师团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在贾娜主讲的《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中,为让同学树立工匠精神和精品意识,贾娜将《大国工匠》纪录片等影视片段放入其中,大国工匠的大情怀、大担当、大创新、大创造让学生们颇为震撼,自身专业的荣誉感也得到提升。这门课程也成为了首批课程思政建设课程。

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孙壮志是该专业党支部书记,在关注学生学习之外,他还经常关心、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特别是研究生,他们对自身未来发展很多时候目标不那么明确,在日常的面对面交流也好,或者微信聊天也好,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他们一些参考建议,引导他们发展成长。”学生生病了会想到他,假期没回家在学校需要帮助时会想到他……他慢慢成为了学生们特别“依赖”的老师。

孙壮志和学生在一起

如果说老教师们的言传身教是潜移默化的话,年轻教师们不计代价、不畏艰难、奋发有为的工作精神也成为了这个团队、这个集体一种向上的力量,也影响着他们的学生。

解志杰教授是团队中比较年轻的教授,“不管是科研,还是教学,都得脚踏实地,这是对社会负责,也是对学生负责。”这是他从学生到老师一路走来的深刻感受。

讲到最近承接的航天一院十五所预研项目:研制φ100mm行星滚柱丝杠螺母副及配套螺母轴承,他感触颇深。众所周知,轴承是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在机械传动过程中可以固定或减小载荷摩擦系数,广泛应用于工业行业。轴承的主要性能指标对主机的精度、性能、服役寿命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产标准轴承轴向承载能力在60吨至100吨之间,解志杰教授凭借近十年的行星滚柱丝杠研制经验和专业理论基础,攻克多项轴承设计、生产、装配和测试等技术难题,成功研发了φ100mm行星滚柱丝杠螺母副及配套螺母轴承,该型轴承可承重150吨以上,同时兼具装配空间小和寿命长等优势。

产品从实验室研制出来是一回事儿,能被生产利用是另一回事儿。为了制造出合格的滚柱轴承,解志杰辗转联系多个机械制造厂家进行试生产,足迹遍布江浙渝,但这些厂商嫌弃批量小,加工难度又大,配合度不高。“要做就要力争做到最好!”,这是解志杰常说的一句话。通过不断尝试,最终找到了合适的生产企业,目前已交付合格产品。与此同时,他一直在推进相关实验装备的研制工作,目前在机电工程学院工科实验中心搭建了220吨丝杠与轴承动静载荷实验装置,正在开展滚柱轴承测试工作。

解志杰心怀热爱搞科研,同时不忘提高自己学生的培养质量。他常常这样告诫自己,“你可以少带学生,但是不可以不管学生。身为人师,就得有人师的样子。”他对每一个所带的硕士研究生都精心培养,来学校两年多时间,所指导的学生科研硕果累累,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4项,已授权9项。

解志杰指导学生做实验

在教学中,解志杰对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如果我没有备好课,我也能上去讲,但是我会非常难受,总感觉哪里缺少什么。这样的课我宁愿不上。哪怕晚上不睡觉,我都要把一切准备好,这样授课才能达到我自己心中的要求”。

学生是老师科研能力和言传身教的一面镜子,“作为解教授的学生感觉很幸运,他精益求精的科研态度,凡事都要做到极致的人生追求都值得我们学习。”博士研究生王宇说,目前博二的他也已经有三篇高水平论文了,这在东林众多学生中也是比较突出的。

扎根大地,把教学科研做在生产实际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研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实践中形成的真知变成论文,当党和人民需要的真博士、真专家。专业教师团队扎根大地、面相企业需求,把教学科研做在生产实际中。

“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就要有研发能力,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专业负责人贾娜说到。

某自主品牌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计划投入一条拖曳臂内高压成形自动化生产线,如何合理利用企业现有设备实现利用最大化,成为团队教师张鑫龙集中思考的问题。常规的模具一般是一模一件,张鑫龙反复研究后提出,在现有5000吨内高压成形机上实现一模四件的低能耗、高效率绿色成形技术。问题来了,要实现一模四件则需对分模线、管坯放置姿态、液压冲孔缸布局等设计进行力学优化分析,流体高压加载路径的同步性也需要进行可行性论证。

张鑫龙将企业上述的工程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摆到了学生们面前。在实际需求的牵引下,学生们将模具设计、成形工艺等问题简化为若干个力学平衡问题。借助原来的基础知识,再加上利用学校电子图书馆等互联网资源获取的新知识,学生们专业知识体系变得越来越完善。最终,学生们通过力学分析与有限元仿真给出了优化方案,最终确定了模具设计参数。企业采纳了设计参数,目前已正式投产。

“结合工程应用项目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们的专业知识学习有了明确目标,所掌握的知识也会更加灵活,毕业后也能将所学知识真正地应用到所投身的制造行业中。”张鑫龙说到。

张鑫龙(右一)指导学生进行扭力梁成形件的尺寸测量

为了让专业培养的人才更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专业牵头组建“现代木工机械智能化产业学院”。这也是黑龙江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之一。“我们希望以企业服务与需求为出发点,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桥梁,构建‘企业-学院-行业’全链条新型人才培养平台与产学研用、产教融合一体化产业体系,立足龙江大地辐射全国,推动国内木工行业智能化升级。”专业负责人贾娜表示。

多年来,团队还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学生全周期培养的合作关系,与哈尔滨森鹰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通用技术集团齐齐哈尔第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齐齐哈尔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和鲁丽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合作。积极推动学生带薪顶岗实习,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TCL通力科技、中船鹏力(南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思榕智能装备以及山东豪迈集团等6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团队教师在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调研

东林学生在一重(黑龙江)重工有限公司实习

“当前,‘中国制造’正加速迈向‘中国智造’,我将发扬东林的优良传统,立足岗位,积极践行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将个人梦想融入强国梦想,与建设制造强国同频共振,为中国制造注入东林智慧。”东北林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23届毕业生高宇航说。还在大三的时候,他就去山东豪迈集团实习。在专业老师的培养下,他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均被企业看重,最后顺利入职。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要比同期的孩子在各方面适应的更快!

“我们专业的人才还是比较‘吃香’的,就业率也一直比较靠前,目前从专业毕业的5000多名专业人才分赴祖国各地,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机电学院党委副书记郑燕自豪地说到。中国一重、中国船舶集团、中海油、中石油、中国铁建、国家电网等众多企业以及家电、汽车行业,都有东林学子的身影。

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服务社会,这应该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准确回答吧。

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出有担当、有责任、有温度的“教科书”。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