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投稿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我校崔晓阳教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日期:2024-09-13
文字 叶蓉 图片
电话 摄影

9月8日,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在北京举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授予我校崔晓阳教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简介:崔晓阳,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土壤学科带头人,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硕士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学科生态学二级方向带头人,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黑龙江省首席专家,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聘任专家,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黑龙江省教学名师、黑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水分养分等各种生活条件,并为许多动物和微生物提供直接的栖息地。没有哪种自然体如土壤那样,位居底层,孕育万物,平凡低调而伟大。作为一名土壤学教师,崔晓阳从青春年少到知命之年,淡泊名利、潜心研究,春风化雨、立德树人,躬耕讲台三十余载,如自然界“最底层”滋养万物的沃土一般。

深耕沃土:脚踏泥土 治学育人

崔晓阳1985年从东北林业大学林学系毕业后,考取了本校的森林土壤学硕士,师从著名森林土壤学家林伯群教授,毕业后留校任教。作为土壤学的教师,他不仅要脚踩泥土,在崇山峻岭中行走、在阴暗潮湿的土地上观测,更要用自己的言行引领更多的学生。36载春秋更迭,他已教过2000余名本科生、300余名研究生。学生群体也从“65后”到了“00后”,对象在转变,教育环境也发生巨大变化,除了掌握基本知识、满足时代需求外,学生更需要有创新性、前瞻性思维和独立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崔晓阳提出将“以教师为主,一张嘴一支笔一节课”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成开放式、研究型教学模式。

“教师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一桶水恐怕已经不够了,我看得有长流水才行。教书,不仅要把现有的知识教授给学生,还要把更新的知识、动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作为大学教师,一定要跟踪学科的最前沿,实现知识的更新,不仅教给学生前沿知识,更要教会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崔晓阳总说。

崔晓阳发挥行业和特色学科优势形成科研反哺教学的教学风格,牵头创建“土壤学多元化教育教学模式”和“国家生态战略下农林公益性学科本研教育的教师主动作为范式”,他的课堂上主要以研究讨论的方式营造探究问题的氛围,以提问学生、教师总结等方式学习知识点,让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中,还会将知识点融入各类科学故事和科学家的事迹,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爱林、爱国情怀。而该多元化教育教学模式已经被国内几十所涉林兄弟高校复制借鉴。

他还主导了包括多名高层次人才在内的黑龙江省农林公益性学科联盟教学创新团队,在全国树立了高素质农林公益教育的“龙江样板”。他领衔的高水平教学团队,也先后主持获得了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牵头或指导青年教师建设国家级、省级及校级精品与特色课程多达10余门。

培肥沃土:热爱林业 甘当人梯

由于林业研究的特点,崔晓阳一年中有大半年在林区,白天出野外,晚上做科研,三十余载他的足迹踏遍了东北的山山水水,也把论文写在了广阔无垠的黑土地上。作为森林土壤学学科带头人,目光不局限于眼前的成就,更着眼于学科未来与长远的发展,而人才正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动力。崔晓阳甘为人梯,主动当好“铺路石”和引路人,为青年人才提供“沃土”,不仅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育人能力等“土壤养分”,还致力于团队合作、跨学科交流等“土壤结构”优化,更注重培养人才严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等“根系”发展。

每年2月至3月份,都有十几位来自校内外的青年教师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等事宜向崔老师请教,崔教授总是毫不吝啬帮助他们修改基金本子,无私分享自己的经验。10多年来,仅东北林业大学受崔晓阳指导过的青年教师就有30余人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同时崔晓阳悉心建设森林土壤学教学梯队,从教学任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等方面帮助青年教师提升业务水平。在他的培育下,一支由多位杰出青年学者组成的森林土壤学优秀教师队伍茁壮成长,包括全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省教育教学改革规划项目、省一流本科课程、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主持人以及省级教学名师。

除了知识的传播,崔晓阳更重德行的引导。他时常教育、警示身边的年轻学者和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不成熟的方法、不准确的数据、不可靠的结果绝不发表,绝不能追求SCI论文数量化考核机制下的短期利益。在教书育人三十余载中他以敬业致尚、博学笃行的品德点亮了林业领域的点点繁星,在他的影响下,200余名优秀林学专业学子走上了科研道路和基层服务岗位,至今许多已成长为著名学者或管理领导。北京园林科学院研究员李芳和北华大学副教授刘宝东都坦言:“崔老师是我们的专业导师,也是我们的人生导师”。

守护沃土:心有大我 服务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护好黑土地,就是保护我们的“大粮仓”。2022年8月1日,黑土地保护法正式实施,而崔晓阳已致力于土壤污染防治与黑土地保护等领域研究超过30余年,他牵头编制了《黑龙江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为省政府绿色农产品基地布局提供有力支撑;他提交的《黑土地草炭土保护利用问题和建议》也被省政府采纳,推动了遏制“黑土盗挖”现象的政府行动,为筑牢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压舱石”作出了重要贡献。

崔晓阳常和学生说道,“人总是要有一点追求的,只有沿着既定的方向不懈努力,才能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而追梦圆梦的每一天则组成了人生幸福的风景。”为了完成全国森林土壤典型调查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崔晓阳作为东北片区负责人和黑龙江省首席专家,走遍了北起黑龙江之畔,南至长白山之巅的广袤林区,采回了6000余份土壤样本。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期间他带领东北林业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延边大学等高校土壤学团队,勇于承担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的土壤剖面调查采集、普查成果汇总编制等“关键”任务,以期揭示近40年来“黑土地”土壤类型和土壤质量的演变过程。

实施“双碳”战略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生态学专家,崔晓阳致力于森林碳库与碳汇研究十几年,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基础专项、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在东北森林土壤巨大碳库与碳汇的精确评估方面积累了权威性的数据库,从立地控制、树种控制、群落结构调控、生态系统氮调控、土壤微生物调控、土壤动物调控、林火管理、工程措施、生态系统保护、退化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等多个维度,构建了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稳碳、增汇”的技术体系。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30多年科研、教育生涯里,崔晓阳始终将“用智慧点燃智慧、以人格引领人格”这句话作为心灵指南针,在迷惘与困惑之时,帮助他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坚定的方向。他心有“大我”,不囿于“小我”,将教师职业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他以最真挚的情感力量感染学生,以最质朴的行动表达赢得学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