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化学化工与资源利用学院举办学术报告

日期:2025-03-14 点击数:

报告题目锂离子电池硅负极的高熵之路

报告时间:2025年3月17号下午13:30

报告地点:化资学院理化实验楼321

主办单位:化学化工与资源利用学院

报告人:李文武教授

报告摘要:合金型负极材料Si具有远超传统碳基材料的理论比容量,但其在充放电时会发生约300%的体积膨胀,导致电极粉化和材料脱落,同时有序晶体结构限制了离子扩散,影响快充性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用高能机械球磨法,在ZnS立方闪锌矿结构中引入Si,制备出阳离子无序占位的ZnSiP2,既加快了电子传导和离子扩散,又增强了抗体积膨胀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控阳离子比例,进一步开发出多元Zn(Cu)–Si–P系列化合物,实现了首次库伦效率高达91%和工作电位、容量、能量密度的调控。此外,引入Ge、Al、Cu等元素制备中熵和高熵金属磷化物后,随着结构熵的增加,体系吉布斯自由能降低,更易形成稳定低能状态,同时高熵效应显著提升了反应活性和离子迁移能力,从而显著改善了电池的循环寿命、高倍率快充和能量密度。

报告人简介

李文武博士,韩国成均馆大学研究教授。主持韩国国家研究基金(Korea Research Foundation-Brain Pool Program)、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广东省、广州市自然科学基金等。一直聚焦于“硅(锗)磷基化合物及其储锂机制”研究,开辟了“高熵硅磷基化合物储锂”新方向。设计、制备低-中-高熵闪锌矿结构硅磷基化合物;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系统地研究了熵效应以及元素筛选规则等。与目前推广的硅/碳、硅氧相比,高熵硅磷化合物具有快的传质传荷能力以及强抗粉化性能,实现高能效和快充的储锂性能。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余篇,包括Energy Environ. Sci.(6)、Adv. Mater.(3)、J. Am. Chem. Soc.、Adv. Energy Mater.、Adv. Funct. Mater.、Nano-Micro. Lett.、Energy Storage Mater.等

Baidu
map